鸡蛋、白糖、面粉…不加任何添加剂,真材实料蒸上一个钟头。
这种原汁原味的古法蛋糕,只有在泉州的洛阳古街才吃的到。
“三里古街,两里桥。”
这句俗语,说的就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泉州洛阳古桥和1.08公里长的洛阳古街。
古街连接着古桥,也分享着古桥的荣耀。
始建于北宋年间的洛阳古桥,采用“筏形基础”“激浪涨舟,浮运架梁”技术建造,开创了桥梁建史上的先例,被誉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。
古桥接通了“水阔五里”的万安古渡,南来北往的商旅因此络绎不绝,洛阳古街的繁华延续千年、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。
铅华褪尽之后的今天,古街变得老旧、也冷清。
如今,整条古街只有71岁的王师傅一个人做这种蛋糕,而他每天也只做一笼,多了卖不出去。同他一样,老手艺的凋零不是个别现象。
古街道、古建筑、老街坊、老手艺要去向何方?
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,今年7月,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对泉州申遗项目进行审议,“古泉州(刺桐)史迹”将有望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。泉州洛阳古桥是“古泉州(刺桐)史迹”首批14个申遗点之一。
在继承中创新,留住古桥之魂,正是当地人的想法,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,他们提出了“洛阳古桥共生文化艺术特区”的空间构想。
在空间布局上,当地规划出洛阳古街和临江干渠两条主轴,重点推进“北桥头区”“巨石群民宿区域”“尼庵巷乡愁节点”“山海间交融广场”“桥东文创园区”五个大节点,这其中,既有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区域,又有现代气息浓郁的空间,追求多元文化共生共存。
相关部门计划用3年的时间,将古街初步发展成为“洛阳古桥共生艺术文化特区”。
未来,一条集历史古朴和现代气息的文化旅游街将在洛阳桥北“重生”。
点击视频,观看《新闻启示录》之《泉州洛阳:讲好“古街故事”》↓